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位于北京东三环。设计延续了原有工业区的特质,并通过统一的手法传递了清晰简明的品牌形象,给这座几十年历史的老建筑带来了新的灵魂。 早在1990年,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就已正式成立,多年来致力于创作属于中国的现代戏剧形式和美学。新的工作室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西坝河以西的一个老工业区内。由于建筑管理方要求保持原有工业区的特质,设计师将设计重点放在了对室内空间的改造。 原建筑中有一个广告公司,一个电视剧策划团队,一个实验剧场的排练室。三家公司空间功能相对独立,却又包含一些公共区域。空间功能和使用需求的巨大差异,使得这次室内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的手法传递清晰简明的品牌形象。
这个普通的建筑立面下包裹的是一些不同尺寸、高差、比例的复杂空间。一面承重墙和金属结构的结合体,加上时而倾斜时而水平的屋顶使得内部空间具有非常典型的特色,并且区别于毗邻的空间。设计师希望保留这些鲜明的空间特征,仅通过对色彩、材料和灯光的应用,将这些限制条件转化为设计的策略。 楼梯位置的变化给设计师提供了为建筑加设两个屋顶平台的机会。墙上的红色贯穿内侧楼梯扶手并一直深入大厅,创造了一个联系整个空间的元素。水泥自流平地面被应用于公共空间和大部分交通空间,橡木地板被用于办公区和剧场。
建筑的二层主要为办公空间。梁结构从最大的空间在视觉上进行分割,这种分割可以转化成一个元素,界定了打印室和电话亭两个空间,同时也为两个办公空间的连接空间提供了一个会议桌。设计师结合这个独特的梁结构,将打印区和电话室两个功能融合在梁下,一条沿着梁方向(同样在梁下方)的长形会议桌成为联系两边空间的元素。为了增加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主要办公空间和会议室都设计了两种使用方式:在梁下的长桌边,员工可以围坐在这里讨论执行方案,也可以离开各自独立工作;在会议室,既可以使用长桌开多人会议,也可以分隔出一个单独的私密会议空间。从建筑空间的结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师并没有对老建筑做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是保留了鲜明的空间特征,以白色和木色为主色调的办公空间带来了清晰简明的品牌形象,也让这座几十年历史的老建筑拥有了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