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台湾高雄的登琨艳,当年只是岛内著名建筑学教授汉宝德的一名旁听生。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登琨艳在80年代中期设计了“旧情绵绵”“现代启示录”等后现代风格的设计后,声名大噪。
1988年登琨艳开始“出走”,流浪欧美一年;1990年登琨艳往返于台北与上海两地生活,他用8年的时间,足迹遍布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两岸,潜心研究保护上海开埠以来的建筑“文物”。
登琨艳在上海的再次声名鹊起在于他以一个建筑师的眼光和手法,让苏州河边上的杜月笙的这座建于1933年的灰色砖混结构的老建筑-“破”粮仓改做自己的现代化设计室,这个时尚的旧建筑改造成了旧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典范。登琨艳用实际行动和呼吁带动了苏州河边的四十几座旧仓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