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承接方的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依旧保持着极高的设计细度和敏感度,对这深埋在北京老胡同中的小小四合院进行了重新规划,给了老北京四合院不一样的生命。 作为主创设计师,以及一位建筑师,刘宇扬首要考虑的就是建筑结构。众所周知,四合院的梁架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式结构,而四合院独有的“回”字型空间序列是否会给刘宇扬带来一些困扰?作为中国年青一代的杰出建筑师,这不是问题。他保留了原有的圆柱形梁架结构,斑驳的木头和精致的地板交相呼应。“回”字型结构成为了展示空间的最好空间序列,展示讲究浏览线的通畅,“回”字不正是一个圈形结构吗?
四合院外就是窄窄的胡同,细长狭小,刘宇扬运用了开阔和通透的设计手法,作为对外界环境的回应,通过大小空间的对比,使人感官上觉得他所设计的四合院是很宽广的。在四合院的改造中使用大面积的落地窗,并不常见,刘宇扬就用了,而且还用得出神入化。落地窗很好的保证了展示空间所需要的通透。无论从院中往室内看,还是从室内往外面看,那些通达的落地窗,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画框,整个院子的角角落落,全是画。
落地窗处的斜坡深窗框,是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地方,这样的斜度和深度,保证了室内的光源始终保持在柔和的范围内。老建筑的改造,最难的莫过于对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原貌的维护。这个项目最大的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青灰石砖和黑色斜屋顶,以及梁架结构和那棵老柳树,并在原有的北京胡同文化中,加入了一丝丝的现代元素。现代元素多线性表现,刘宇扬说,北京正好也是个线性的城市,所有的路,笔直笔直,和上海有很大区别。所以,这样的线性设计是可以融入到北京的文化气氛中的。